中国7月金融数据:社融规模平稳增长,票据融资增长显著

元描述: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7月金融数据,社融规模平稳增长,票据融资增长显著,信贷资源更多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企业债券融资渠道通畅,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引言: 随着经济逐步恢复良性循环,中国7月份的金融数据展现出积极信号。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票据融资增长显著,信贷资源更多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企业债券融资渠道通畅,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在稳中向好的趋势下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社融规模平稳增长,票据融资增长显著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5.72万亿元,同比增长8.2%。专家表示,社融规模平稳增长,反映了经济逐步恢复良性循环,有效融资需求料回升。经济政策着力点将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内需,随着消费恢复,经济循环会更加顺畅,也将创造出新的有效融资需求。

在7月新增贷款中,票据融资增长较多。业内人士指出,表内票据是贷款的组成部分,是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在满足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要求下,票据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动性好,中小企业利用票据从银行进行贴现,与从银行贷款获得资金是一样的。特别是在有效融资需求不足时,银行短期内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大票据直贴、转贴力度,将代表企业信用的未贴现票据转化为代表银行信用的表内票据融资,实实在在地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随着票据利率下行,中小企业通过票据融资的成本也会相应降低,也可激发这些企业的融资需求。

信贷资源更多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7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5%;“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4.17万亿元,同比增长15.0%;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7%。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与此同时,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数据显示,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5%,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低22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4%,比上月低9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68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企业债券融资渠道通畅

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3.31万亿元,同比增长6.3%,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3.23万亿元,同比下降6.6%。

从短期看,金融数据“挤水分”对总量指标仍会产生影响。M2、M1等货币供应量指标同比增速今年以来有所放缓,在相当程度上受此因素影响,部分虚增的存贷款被挤掉后,金融数据会出现一定回落。尤其是考虑到前期企业活期存款中,有一部分通过手工补息获取相对高的收益,在规范了这些行为后,企业活期存款出现下降,有些还在逐步向理财转化。这方面的影响会持续显现,导致近几个月M1同比增速持续回落。

7月企业债券净融资约1600亿元,同比多约310亿元。专家认为,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城投债务融资规模整体收缩的背景下,能实现这个结果其实很不容易,说明一些企业通过发债替代了贷款。近年来,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快速发展,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更为通畅,也更好与经济向轻型化转型相适配。

金融数据“挤水分”

过去一段时期,企业债务增长中有一部分资金存在空转,企业贷款后直接转化为存款,并没有拉动投资及作用于实体经济。在金融管理部门对这些行为规范后,存款收益和预期投资回报率的比价关系发生变化,套利空间消失,部分企业资金腾挪出来扩大投资、增加研发投入等,更有利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例如,某制药企业反映,在规范手工补息后,该企业将存在某大行2亿元存款提取出来用于新建生产车间、购买相关设备以扩大再生产。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货币信贷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评价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需要具备多元视角。

从社会融资规模看,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2%,仍然高于名义经济增速;从利率下降的成效看,7月人民银行下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年期、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均下降0.1个百分点,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从信贷结构看,支持“五篇大文章”的金融服务力度持续提升,7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金融数据的新特点,很大程度反映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上高度依赖于信贷资金的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贷款“大块头”逐渐调整,反映到信贷数据上是不增长甚至收缩,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新动能领域贷款需求短期内难以完全接续,补不上传统领域贷款下降形成的“坑”,导致信贷增长出现波动。

总结

7月金融数据展现出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趋势,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票据融资增长显著,信贷资源更多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企业债券融资渠道通畅,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在稳中向好的趋势下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问:7月票据融资增长较多,是为什么?

答: 票据融资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在有效融资需求不足时,银行通过加大票据直贴、转贴力度,将代表企业信用的未贴现票据转化为代表银行信用的表内票据融资,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问:信贷资源更多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7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问:金融数据“挤水分”对总量指标的影响是什么?

答: 部分虚增的存贷款被挤掉后,金融数据会出现一定回落,M2、M1等货币供应量指标同比增速今年以来有所放缓。

问:企业债券融资渠道通畅,说明了什么?

答: 说明近年来,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快速发展,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更为通畅,也更好与经济向轻型化转型相适配。

问: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体现了哪些特点?

答: 社融规模平稳增长,仍然高于名义经济增速;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支持“五篇大文章”的金融服务力度持续提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问:金融数据的新特点反映了什么?

答: 反映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传统领域贷款下降,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新动能领域贷款需求短期内难以完全接续,导致信贷增长出现波动。

结论

中国7月金融数据展现出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趋势,社融规模平稳增长,票据融资增长显著,信贷资源更多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企业债券融资渠道通畅,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在稳中向好的趋势下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