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一2022年度上海金融创新奖日前公布。其中,“债券南向通交易服务”项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获2021一2022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特等奖;新一代多维银行间市场清算开放平台项目(上海清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获一等奖;金融基础设施赋能实体产业链创新提升——大宗商品清算通(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获二等奖。
证券时报记者近日走访上述获奖单位时了解到,上海金融创新奖呈现多个特点。一方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例如,获得特等奖的“债券南向通交易服务”项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实现债券通交易双向贯通,拓宽境内投资人国际金融市场配置资产渠道,提升了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水平。
另一方面,服务实体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上海清算所报送的“金融基础设施赋能实体产业链创新提升——大宗商品清算通”项目,首创以金融基础设施为枢纽的大宗商品现货合规清算模式,探索破解中小微企业在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交收环节面临的交收效率低、跨行结算难度大等难题。
据记者了解,2021年9月,债券“南向通”正式启动,为境内机构开展全球债券投资提供了多币种、多机制、一站式的高效便捷通道。同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获香港证监会批准成为自动化交易服务(ATS)提供商,从而为境内金融基础设施和相关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业务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业内人士表示,“南向通”为境内机构投资者拓宽了境外债券配置空间,与“北向通”合力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双向开放,是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里程碑事件。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债券“南向通”以互联互通的方式支持境内金融机构“走出去”配置全球债券,真正实现了“一点接入、触达全球”。内地投资者能够在不改变业务习惯、同时有效遵从境外市场法规制度的前提下,便捷地参与国际债券市场。
上海清算所报送的“金融基础设施赋能实体产业链创新提升——大宗商品清算通”项目,首创以金融基础设施为枢纽的大宗商品现货合规清算模式,探索破解中小微企业在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交收环节面临的交收效率低、跨行结算难度大等难题。
上海清算所相关业务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截至2023年12月19日,清算通已对接张家港保税科技集团、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等6家政府支持的合规平台及23家合作仓库,会同国有大行、大型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在内的共计18家银行,服务6400余家以中小微为主的实体企业,累计承接覆盖化工、有色、黑色、农产品、新能源、油气6个大宗商品行业46个产品的近30万笔现货交易,交割数量2.3亿吨,清算金额超1.37万亿元。
清算通最大的创新点在于,首创以金融基础设施为枢纽的大宗商品现货合规清算模式。该负责人表示,清算所以自身为枢纽,定制引领大宗商品现货市场规范发展的合规、统一、安全高效的集中清算机制,对接多平台、多银行,实现交易、资金、货物三流合一,借鉴债券市场DVP模式实现大宗商品钱货对付。
“清算通采用标准统一的业务模式,使用系统直连接入方式,对接现货平台及其合作仓储机构,会同银行为实体企业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提供大额实时、跨行跨境、规范高效的资金清结算服务,整合实现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交易流、资金流、货物流‘三流合一’,借鉴债券市场DVP(券款对付)模式实现大宗商品钱货对付,助力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体系。”该负责人表示。
上海清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上海清算所的全资技术子公司,其报送的“新一代多维银行间市场清算开放平台项目”,是依托于银行间市场中央对手集中清算体系和登记托管结算业务体系,全方位提升银行间市场数字化能力的科技创新项目。
上海清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了综合清算会员全覆盖,同时包括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以及政策性银行,全部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基金、证券、保险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实现了跨市场业务,有力地支持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
“通过多主题、全生命周期的报文协议设计,全天候、均衡负载的跨中心对称双活架构,易部署、高可靠的接入产品,自动化、高仿真的自助测试平台,高扩展、低耦合的接口处理中心和直联网关,实现了银行间市场直通式处理平台的跨越式发展,取得多维度的创新突破,加速推进银行间市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处理。”该负责人表示,此外,通过推广基于国家标准的国产商用密码解决方案,实现了自主可控的安全保障体系,助力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建设。